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团结进步 / 典型经验

【征文刊登】民族团结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 鹤庆奇峰开出灿烂“双生花”

  • 鹤庆县人民政府网站
  •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02日
  • 来源:鹤庆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领导小组办公室
  • 访问量: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走进海拔2400米的奇峰村,映入眼帘的除了花开似海兆丰年的万亩梨花外,还有一个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美丽乡村。一条条水泥路干净宽敞,一栋栋具有民族特色的房屋错落有致,路边民族团结示范村的牌子格外耀眼。村民家中,宽敞明亮的房屋里充满浓浓的现代气息,冰箱、电视、洗衣机等一应俱全,村民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孩子们相互间嬉戏打闹,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与绽放的梨花相映成趣。

鹤庆县奇峰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272户1039人,有白、汉、傈僳三个世居民族,五个民族成份。过去,这里是偏远与落后的代名词,群众出行靠走路、照明靠点灯、喝水靠肩挑、通信靠吆喝……,在迈向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鹤庆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坚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民族团结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的理念,通过多次深入奇峰村调研后订下了打造“民族团结示范村、脱贫致富样板村、乡村旅游新亮点”三大定位的发展思路。在脱贫攻坚的助推下,如今,贫苦的生活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内畅外联的便捷生活和触手可及的幸福质感,民族团结之花和脱贫攻坚之花在奇峰村上并蒂而开,灿烂绽放

中华民族一家亲,客栈对联显真情

奇峰村73岁的脱贫户白族村民杨正书家大门前有一副自撰的“白汉双语”对联,是奇峰村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真实写照,它用汉字表白族语音写道:“达嗬亨嗬嘘哩嗬者者嗬香,白子汉子傈僳子好好过秋”另挂汉语版的对联为“桃花杏花白梨花树树花香,白族汉族傈僳族家家幸福”。杨正书老人家这副对联,既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也是奇峰村民族团结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结硕果的缩影:各民族和谐相处,团结奋进,各民族象桃李梨花一样尽情绽放,共享党的民族政策之春天。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示范区”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奇峰村脱贫致富步伐,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县、镇党委政府结合奇峰实际村情和独特的自然资源,以乡村旅游助力脱贫增收的工作思路,以鹤庆奇峰古树梨花成功入选“大理十大美丽乡愁”为契机,成功举办四届鹤庆奇峰梨花文化旅游节,奏响了奇峰村旅游扶贫的序曲。

通过实施乡村旅游扶贫,2016年至2021年,奇峰村已接待国内外游客70万人次,奇峰“七道菜”和农特产品深受旅游消费者喜爱,奇峰古树梨花被宣传推介到中央电视台等全国数十家主流媒体、网站,新媒体刊发报道上千条。从奇峰梨花节举办以来,平均每年奇峰村(包括自然村)参与奇峰梨花节经营、管理、服务人数近700人次,共扶持开客栈13家,为村里群众提供农副产品销售点80余个。每年奇峰村带动的旅游经济毛收入都在200万元以上,其中农家乐、客栈收入约37.6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也从“空壳村”跃升到5万多元。乡村旅游一年更比一年火爆,奇峰村已成为鹤庆乡村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一个民族都不少,脱贫致富奔小康

“大家加把劲噶,今天要装五车蔬菜拉去下关!”“你放心海老板,保证完成任务。”正在指挥装车的是奇峰村脱贫户傈僳族村民海银福,七八月份的奇峰格外热闹,水泥路上停满了一辆辆等待装车的货车,路两边的田地里,一株株青翠欲滴的白菜正在茁壮生长,一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上百名村民在地里忙忙碌碌,有的分拣白菜,有的用包装纸包住白菜装进食品箱,有的把食品箱整整齐齐的码上车。“去年我家种了60多亩雨水蔬菜,毛利润在30万元以上!从种植到丰收请了一百多个工,工钱都花了五六万呢”说到雨水蔬菜海银福标感触颇深。“以前苦,有力气用处没有,现在有水有电有路,有力气有用处!”海银福表示,以前奇峰村因为交通不便,蔬菜很多只能销往就近的乡镇,遇到行情不好的时候就只能烂在地里。

鹤庆县委、县人民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少。”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以保护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创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为契机,践行“青山绿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共投入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00万元实施了下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奇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项目。

此外,全村还实施了整乡推进和行政村、自然村整村推进、村级“四位一体”、美丽乡村、“一事一议”革命老区、粮增项目、省级危改示范村等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达1960多万元。共计实施40余个项目。奇峰村党总支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大力推介奇峰雨水蔬菜种植,通过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注册“西邑奇峰”商标,实施“发展绿色蔬菜助推精准脱贫”的产业发展路子,以贫困户为帮扶重点,兼顾全村菜农,共发展种植了近2000亩各类蔬菜。2020年,奇峰村的雨水蔬菜销售额达1200万元以上。

民族团结心向党,乡村振兴奏强音

每天早晨,家住奇峰村下营村的脱贫户白族村民杨丽芬便和父亲杨华标一起,高高兴兴地开着车去村子附近的低碳水电铝企业上班。他们父女俩,一人在项目部工作每月工资4200元,一人在车间每月工资6000多元,两人过上了“朝九晚五”的生活。“有时候,我还利用午休时间去管管地里的庄稼,或者回家喂喂猪,上班顾家两不误。”杨华标说。

2018年,鹤庆县委、县人民政府以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制高点为目标,坚持以绿色发展主导产业转型、以产业转型推动绿色发展,引进了一批绿色低碳水电铝材一体化项目。其中一家公司的厂区,就选在了奇峰村旁边,企业建设期间和建成投产后,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给奇峰村的乡村旅游客栈的生意带来了客源,给将近260名各民族群众带来了就近务工的机会,增加了群众增收的渠道同时,各民族人员汇聚奇峰村,相互交往、交流,做好做实奇峰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培树典型,示范引领,显得更加重要,其意义也更加重大。此外,在县镇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奇峰村成为了大理州乡村振兴州级试点村,投资30万元的主管道2公里分管道4公里的水管以及配套接水设施覆盖了近2000亩的蔬菜,水管的贯穿,把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奇峰村在改变村组面貌、发展产业助推群众增收的征途中,不让一个村组掉队,更不让一个少数民族家庭掉队,各个民族各个家庭共同发展,各民族群众也深感党恩,感谢各级政府的关怀。如今,奇峰村已经形成了团结、平等、友好、和谐的民族团结关系,各民族唇齿相依、融合发展成为当地干部群众的共识,各族人民把“团结”二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民族团结已融入到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民族团结之花和脱贫攻坚之花开出了灿烂“双生花”,结下了累累的幸福硕果。

(乡村振兴局   李保彤)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